在能源储存与输送体系里,油罐作为储存油品的关键设备,其安全性、环保性至关重要。SF 双层油罐的诞生,在油罐发展历程中掀起了一场革新,为油品储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。它的出现,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成果。
传统单层油罐的弊端与严峻挑战
自加油站和各类油品储存设施兴起,传统单层钢制油罐长期占据主导地位。早期,受制于材料和制造工艺,油罐结构简单,多为裸露的金属罐体。随着时间推移,尤其是在埋地敷设的应用场景下,单层钢制油罐的缺陷日益凸显。
油品具有一定腐蚀性,油罐内部长期与油品接触,内壁易被腐蚀。同时,土壤中的水分、酸碱物质等,也会从外部侵蚀油罐。内外部的双重腐蚀作用,极大缩短了油罐的使用寿命。据统计,受油品中微生物腐蚀等因素影响,单层钢制储油罐设计寿命一般仅 10 年,而实际使用中,因材质、加工、安装等方面的差异,多数油罐在 4 - 7 年就出现明显腐蚀迹象。油罐一旦被腐蚀穿孔,油品便会渗漏。大量汽柴油渗入加油站周边土壤,不仅污染土质,还会随着雨水渗透等途径污染地下水,严重破坏生态环境。而且,油品渗漏在地下积聚,遇明火等还可能引发火灾、爆炸等安全事故,给加油站及周边区域带来巨大安全隐患。
此外,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各国环保法规日益严格。在油品储存领域,对油罐防渗漏、防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传统单层钢制油罐显然无法满足这些新的环保标准,研发新型环保、安全的油罐迫在眉睫。
SF 双层油罐的研发与诞生
20 世纪 80 年代,美国率先开启对新型油罐的探索。当时,材料科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,玻璃纤维增强塑料(FRP,俗称玻璃钢)以其优良性能进入科研人员视野。FRP 由玻璃纤维与合成树脂复合而成,具有轻质高强、耐腐蚀、耐电蚀等特性。科研团队尝试将 FRP 应用于油罐设计,经过反复试验,创新性地提出将单层钢制油罐与 FRP 外层相结合的方案。1985 年,第一只 SF 双层地下储油罐在美国成功投入使用。
SF 双层油罐全称为钢制强化玻璃纤维制双层结构储油容器。其内层采用 6mm 厚的 Q235 - B 钢板制造,相比普通单层油罐 5mm 的厚度,强度显著提高。外层为强化玻璃纤维层,厚度达 2.5mm 以上,赋予油罐出色的抗压抗震性能,且有效抵御地下水、汽油、柴油等物质的电化学腐蚀。内外层之间设有约 0.1 - 3.5mm 的贯通间隙,形成独特的缓冲和监测空间。同时,配备先进的泄漏检测仪,可对间隙空间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。
这种创新设计带来了多方面的性能提升。在安全性上,即使内层钢制油罐出现渗漏,油品也会被外层 FRP 阻挡,不会直接泄漏到土壤和水源中。在环保方面,大大降低了油品渗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,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。并且,由于内外层材料特性互补,SF 双层油罐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,实际使用寿命可达 30 年,是传统单层钢制油罐的数倍。
SF 双层油罐的市场推广与发展
最初,SF 双层油罐因技术新颖、制造成本相对较高,市场接受度较低。为打开市场,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推广工作。一方面,通过参加各类能源行业展会、研讨会等,向加油站运营商、油品储存企业等潜在客户展示 SF 双层油罐的技术优势、安全性能和环保效益,分享实际应用案例。另一方面,与科研机构合作,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、降低成本。
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案例的积累,SF 双层油罐逐渐被市场认可。20 世纪 90 年代,日本玉田工业株式会社引入该技术并加以改进,在日本市场明确产品界定,制定相应国家标准,推动了 SF 双层油罐在亚洲地区的应用。在欧美,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和油品储存设施开始采用 SF 双层油罐替代传统单层油罐。
在我国,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,对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要求不断提高。2012 年发布的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》明确指出,埋地油罐可采用双层钢制油罐、双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油罐、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油罐。国务院 2015 年发布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要求,加油站地下油罐应于 2017 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。在此背景下,SF 双层油罐在我国迎来快速发展期。众多加油站纷纷进行升级改造,将单层油罐更换为 SF 双层油罐。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地区,SF 双层油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在保障油品储存安全、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如今,SF 双层油罐凭借其卓越的安全、环保性能,已在全球油品储存领域广泛应用。并且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其技术仍在持续优化,如在监测系统智能化、罐体材料性能提升等方面不断创新,以适应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和更高的安全环保标准,为能源储存与输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